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延伸——
盘点伤脚的五种鞋子
世界卫生组织研究指出,人一生大约会走40万2千公里的路,等于绕地球10周,其中70%多的下肢疼痛是由于穿鞋不当导致的。下面这五种鞋子,对脚都有一定的损害。 人字拖 人字拖鞋的主要部位是人脚的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中间有一个夹角段。穿人字拖行走时,前脚部因为缺少力的支撑,脚趾自然而然地要在进行中夹住鞋,慢慢蜷缩成爪形。同时身体重心也会倾斜到前脚掌,足弓关节就会过度受力,从而导致脚部疼痛并发炎,严重者则会形成拇指外翻。 高跟鞋 穿上超过五厘米的高跟鞋,人的机体就会不适应。因为脚跟往上抬,重心落在前脚掌上,使得踝关节稳定性变差,有脚踝扭伤的危险。不仅如此,由于重心线落于膝盖前方,膝盖容易过度伸直,会加速关节磨损和退化。 女性在穿高跟鞋的时候,身体重心会向前,此时人体的腰部受力就会被无形的加大,腰腹部的肌肉力量减弱,在穿高跟鞋时,使原本减弱的腰部肌肉耗用更多的力量来支撑腰椎,腰椎的受力就逐渐加大,严重者,会出现椎间盘突出,产生不适感和疼痛感。 洞洞鞋 洞洞鞋的构造及材质使它容易积水,且水分不易挥发和被吸收,自带的鞋洞也只能帮助鞋面透气,而最需要透气和干爽的脚底,却得不到保护。 有些人会在下雨天穿洞洞鞋,这样会使原本潮湿的脚在行走时更容易打滑,脚部不同的地方就会出现水泡,同时,夏天人们的脚更容易出汗,随着汗液的蒸发,洞洞鞋会倒贴在脚面上,常穿会导致脚部潮湿温度升高,这为真菌提供繁殖温床,非常容易导致脚气、脚癣等皮肤病。 绑腿凉鞋 穿绑带凉鞋时,为了不让带子下滑,很多人会将小腿紧紧绑住。在行走时,小腿的主要肌肉是帮助血液回流到心脏,如果小腿被鞋带捆绑得很紧,则会阻碍血液的流动,有时还会发现被绑得很紧的部位出现肿胀淤青现象。另外,鞋子的后跟是有高度的,紧绑的鞋带就会限制关节活动范围,当脚踝关节、膝关节在进行其他姿势或是在紧急情况下,身体需要有一个本能保护反应时,会造成更大的损伤。 超薄平底鞋 平底鞋鞋底过薄,人体在行走时脚跟着地的冲击力可以沿着下肢、脊柱,直达头部。鞋跟过低时,脚着地的瞬间全身体重多达60%的重量都压在后跟上,路走多了,鞋底过薄,地面对人体的反冲力就会上传,此时上传的冲力就会引起足踝、膝、髋关节和腰等部位的疼痛。尤其是当人体的体重加大的时候,穿薄底的鞋子会加大脚部的受力,久而久之会出现足弓塌陷、脚底板撕裂疼痛等现象,同时也会加速足底韧带和骨组织退化,引起足跟痛,或是足底肌膜炎。 (来源:《工人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