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工鞋企,另觅新优势
信息来源:xiezi.biz 时间: 2014-01-06 浏览次数:737
因受到越南、老挝等低成本劳动力市场冲击,莆田城厢区鞋业代工企业面临困局。危机之下,一批龙头企业率先转型升级,在管理、研发、营销上主动发力,实现逆势增长
连日来,记者采访了莆田城厢区代工鞋业的部分龙头企业,探秘其在新市场形势下的突围新招。
第一招向管理要效率
郭氏鞋业公司是一家成立于1995年的老牌代工鞋企,员工此前一直稳定在800人左右。去年,面对较为紧张的行业大环境,郭氏鞋业公司却增加了2条生产线,员工也增加到1300人以上。
“我们着重提高管理水平,生产效率得到提升,客户就主动要求我们加线。”公司总经理林彬认为,“代工鞋企属劳动密集型企业,不需要像高科技企业一样天天搞创新,抓好管理方法、管理流程、管理细节,就能获得超出同行的效益。”
林彬举例说,在管理流程方面,今年公司将原来的“各管一段”变为“团队作战”,客户将一双新鞋的设计草图发来后,样品设计、车间生产、品质检验等各个部门同时介入、全程参与,遇到问题迅速协调解决,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管理是环环相扣的,效率提升后,交货时间有保障,客户十分满意,生产成本也随之下降,也能因此让员工少加班、提高他们的待遇,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林彬说。
从创立至今,郭氏鞋业公司一
直做出口欧美订单,主要为国际一线运动品牌代工。近几年,郭氏鞋业公司的客户只有一个—意大利品牌FILA。2011年、2012年,郭氏鞋业公司连续两年被FILA颁证表扬。“这是我们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客户服务能力的结果。”林彬说,“去年公司生产了350万双鞋子,加线后预计今年产量可达500万双。好几个一线品牌得知我们加线后,主动前来考察,希望我们代工生产!”
第二招代工也需创新
林彬认为代工鞋企“不需要像高科技企业一样天天搞创新”,力奴鞋业公司却强调“做代工也要有自己的创新,不能一成不变地靠别人”。
该公司研发团队有98名成员,管理人员是以高薪从老牌台资鞋企挖来的,公司每年用于自主研发的资金将近400万元,这在代工鞋企中很少见。
公司运营部经理郑小娟回忆说,力奴鞋业公司从事自主研发是在成为安踏的代工企业之后。2006年,双方牵手合作,2009年力奴鞋业公司研发人员开始根据安踏的指导方向自主画图设计新鞋,在获得安踏认可后参加订货大会。现在,力奴鞋业公司自主研发的新鞋每个季度有10款以上,参加订货会被淘汰20%-30%
后,剩下的在经销商中获得巨大认可。2012年,在力奴鞋业公司接到的安踏新鞋生产订单中,公司自主研发的比例占30%-40%。
近日,记者走进力奴鞋业公司研发中心,最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市级企业技术中心牌匾。展览厅内,陈列着几十双力奴鞋业公司自主设计的经典休闲鞋,其中一款新鞋在2013年的订货大会上一举拿下36万双的订单。“这在休闲鞋里算非常高了!”郑小娟说起这件事仍抑制不住激动。
在安踏的所有代工企业中,具备自主研发能力的只有2家,力奴是其中之一。因为有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力奴鞋业公司越来越被安踏倚重。在河南省商丘市,力奴和安踏合股成立了锐力鞋业公司,规划建设16条生产线,目前已投产6条;而在该公司成立前,双方还共建了一个新研发中心。
伴随着安踏的成长,力奴鞋业公司的经营业绩也实现稳步增长。郑小娟介绍,去年公司生产鞋子大约370万双,预计今年将实现10%以上的增长。
第三招走出去拓市场
拥有2000多名工人的新路体育用品公司,是城厢区华林工业园规模较大的鞋业代工企业。
去年,公司花了400多万元,一下子购买了30台能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的电脑针车。“这是为了满足越来越多的订单生产需要。”公司总经理郑新华告诉记者,车间生产线已从去年初的5条增加到现在的9条,产量也将从去年的约400万双增加到今年的600万双以上。
“这些订单都是我们主动走出去,到美国开拓市场拿回来的!”郑新华说。
郑新华介绍,长期以来,在代工鞋企与国外品牌商之间,还隔着进出口贸易公司这一中间商。随着鞋业利润越来越薄,代工鞋企与国外品牌商都有了绕过中间商、直接对接的念头,而进出口贸易公司又要极力避免
被边缘化。在此背景下,代工生产企业新路公司与进出口贸易企业富力公司联合打造了工贸一体化的新型运营模式,“借助富力公司的涉外经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前往美国拜访品牌商,一个一个谈合作”。
凭借代工生产锐步运动鞋的经验,新路公司将目光锁定在美国一二线品牌。经过强有力的市场开拓,新路公司今年已经获得了和Keen、UA、Wolverine等国外知名品牌合作的机会。
“订单量不断增长,让我们必须使用电脑针车。”郑新华说,一台电脑针车的生产效率相当于7名熟练针车工,将在企业未来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鞋网证实,仅供您参考